用于半导体等电子元器件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纯度要求则要达到11N,工艺难度远超太阳能级。
顺着全国轰轰烈烈装光伏的东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抓准机遇上车吧,分布式光伏的前景明朗。
上游原材料都降价了,组件价格也很快下调了。6月29日,中环公布了最新的硅片报价,与5月31日公布的价格相比,中环最新报价集体下跌,其中M6以下硅片价格下跌0.41元,G12型硅片更是下跌0.69元! 据其公布的最新报价,G1型硅片报价4.62元,下跌0.41元;M6型硅片报价4.72元,下跌0.41元;G12型硅片报价7.53元,下跌0.69元。光伏发电的好处,终于传开了,全国上下都要推行整县推进了,分布式光伏马上就会迎来一波一波的爆发。组件一降价,算是刺激了目前低迷的需求,咨询安装的客户多了起来。安装们和业主高兴了吧,终于迎来了组件价格的下降,之前不能动工的项目,现在是否可以开动起来了,之前不敢咨询的报价,是否可以咨询起来了,之前不敢商谈的项目路,可以商谈起来了。
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火热自从国家能源局下发了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后,目前有14个省市跟进下发了整县推进的通知,全国形势算是如火如荼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开发、投资工作,有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推广,光伏很快就要深入我们的生活了洁净敞亮的拉晶车间,通过全自动单晶炉设备拉制而出的单晶硅棒形如一支圆柱状巨笔,银亮色的表面熠熠生辉。对于2022年需求,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看200GW以上。
2020年上半年,受海外疫情爆发影响,组件出口数量迅速下滑,价格在2020年6月份跌至冰点,大部分组件专业化厂商处于毛利亏损状态,2020年下半年,在电站装机潮和光伏产业链全线涨价的背景下,组件价格逐渐修复,毛利有所回升。数据显示,光伏发电成本由过去的超过1元/千瓦时大幅下降至0.15-0.35元/千瓦时,已和传统火电相当。组件环节直接面向光伏终端电站业主或电站系统集成商、安装商,在分布式电站方面亦有经销模式存在,相对于硅料、硅片、电池片等环节B2B的模式,组件环节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To C属性。2021年光伏潜在需求很高,供应链本就满足不了需求,只能通过涨价以及产业链利润分配来压低潜在需求,使其与供应能力匹配,产业链无论是单位盈利还是总利润都处于扩张阶段。
首创证券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率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出平滑的毛利率曲线,曲线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光伏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通过微笑曲线可以认识到光伏行业当前的竞争形态。由于行业的景气度提升,2020年光伏产业链快速扩张大幅提升产能,在市场需求还未相匹配的情况下导致开工率仍然较低。
硅料告急近年来,随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积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光伏行业持续降本提效,光伏组件价格总体趋于持续下降趋势。对于硅片环节,平安证券的总体判断是产能持续扩张,供需逐步宽松。目前新疆大全和亚洲硅业仍处于IPO申报阶段,新特能源也计划回A股,随着后续融资能力的提升,估计硅料环节将迎来较长时间的供需宽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表示,根据2021年上半年风光投资水平,按照25年合理利用小时数内的电量以燃煤发电基准价上网测算,全国各地区的资本金收益率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平均收益率风电在9%左右,光伏发电在8%左右。
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称,《通知》指出,2021年新核准备案光伏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超市场预期。6月10日,在组织召开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仅仅一天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下称《呼吁》)。二是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21年新建户用项目的国家财政补贴额度为5亿元,并将进一步细化政策以确保全年新建户用项目并网规模达15GW以上;6月11日,国家发改委同时向国家能源局发函,再次明确了户用补贴为3分钱/度、首批光热项目执行1.15元/度电价。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看,组件环节各原辅材料的供需格局预计将先后由紧转松,组件成本压力有望释放,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并进入向上通道;长期来看,出于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一线组件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市场看,硅料价格的暴涨,对下游组件端的影响最大,当前开工率只有约50%,硅料价格见顶的预期将极大的增加组件端企业的业绩弹性和股价弹性,理论上股价的走势先于硅料价格的变动,即硅料价格缓慢下滑的过程中,组件企业的股价将迎来修复。随着下半年光伏需求旺季的来临,硅料供应偏紧的形势将延续
硅料告急近年来,随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积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光伏行业持续降本提效,光伏组件价格总体趋于持续下降趋势。供需不平衡之下,硅料价格就被需求方逐步推高。
展望2021年,头部组件企业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组件出货计划,CR5有望进一步提升至80%。整体而言,产业链价格上涨对需求节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总量的影响,对终端需求无需过度悲观。2019年以来,单晶PERC电池供需趋于宽松,盈利水平下行;展望未来,电池片产能扩张延续较快的步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表示,根据2021年上半年风光投资水平,按照25年合理利用小时数内的电量以燃煤发电基准价上网测算,全国各地区的资本金收益率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平均收益率风电在9%左右,光伏发电在8%左右。3月组件厂减产随着组件价格博弈阶段性结束以及光伏玻璃降价得到顺利解决,而进入6月组件企业排产环比再度出现下滑,再次引发市场对于全年光伏装机需求的担忧。从硅片调价的结果来看,硅片企业通过调价将该轮硅料上涨的压力悉数传导给下游环节,硅片价格从2.72元/片上涨至3.2元/片,价格涨幅达17.6%,硅片的单片毛利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从22.15%增加到了25.23%,展现出了硅片环节超强的议价能力。
光伏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的领导、专家,就原材料、物流、汇率等成本上涨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企业生产运营现状及2021年下半年业务发展规划,包括订单情况、产能利用率情况及新建、拟建扩产项目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对价格波动对电站项目投资收益影响、电站项目建设情况及建设进行计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积极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意见及建议。硅料环节,排名前五的企业产量约为3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硅片环节,排名前五的企业产量为97.96GW,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2.8%,市场趋向寡头垄断型。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读称,截至2020年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5.3亿千瓦,是10年前的18倍。综合考虑需求和供给端的发展趋势,估计未来单晶硅片的供需将逐步趋于宽松,硅片环节盈利水平承压。
中银证券也认为,硅料供给紧张或于2022年缓解。在平价上网、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预计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电力来源,即占比约39%。
截至2020年底,通威电池片产能约27.5GW,到2021年底,公司电池片产能将超过55GW;截至2020年底爱旭股份电池片产能约22GW,到2021年底实现36GW单晶PREC电池产能。曙光乍现在硅料价格飙升的背景下,6月9日,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首创证券对2020年8月硅料价格上涨进行复盘显示,硅料价格在一月之内从78元/kg上涨至94元/kg,价格涨幅达20%,硅料环节单瓦毛利率由27.56%增长到39.89%,毛利率增加了12.33%。此外,对于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如光伏玻璃及光伏胶膜环节,中银证券认为随着新产能开始释放,供需格局有望逆转。
经过硅片的多轮涨价以后,电池片价格依然难以向下传导,电池环节利润被大幅压缩,毛利率从2021年年初的19.53%压缩到了3月的5.83%。目前,一些光伏企业已大幅降低开工率,减产甚至停产,部分订单开始出现违约、毁约现象,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诚信风险,损害了行业信誉,对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光伏组件成本持续下降这一进程被硅料价格的急剧上涨打断了。光伏、风电出力具有间歇性与不可控性,与每时每刻的光照条件、风力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大规模地应用光伏、风电作为发电来源,需要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要求配置储能设施,以平滑光伏、风电的发电出力曲线。
对此,安信证券认为,对于价格上涨问题:上游材料的涨价主要是因为市场处于高景气度阶段,需求量过于旺盛,使得原本处于常规效率的供给逐渐不能匹配需求,迫使供应链涨价来压低潜在需求,反向促使需求和供应相匹配。然而,电池片环节由于供需格局相对不佳,对价格压力的传导相对被动,涨幅远低于硅料及硅片。
从竞争格局看,参考2020年财务数据,头部企业与硅片新势力的盈利水平差距逐步收窄。近期可以看到两个积极信号,其一是虽然硅业分会口径的硅料成交价仍有小幅上涨,但涨幅收窄;其二是6月9日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工信部和能源局对产业现状表现出了较大关注,短期困扰行业的阶段性博弈有望再次迎来曙光。在PERC电池效率提升空间有限、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供需趋于宽松的背景下,产业界着力探索下一代转化效率更高得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异质结(HJT)和TOPCon电池成为两大主要N型技术方向。2021年光伏行业潜在需求很旺盛,只要产业链价格进入良性区间,需求拐点可期。
单纯逆变器业务的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显著高于主产业链企业,逆变器产能弹性、通用性较强,周期性相对较弱,企业在面对技术、产品迭代时固定资产减值、淘汰的风险相对较小,有利于行业竞争格局的中长期稳定。海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对组件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巴西和印度市场2021年呈现复苏态势,维持海外需求100GW以及全球需求155GW左右的判断。
企业应立足长远,有所担当,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2020年上半年,受海外疫情爆发影响,组件出口数量迅速下滑,价格在2020年6月份跌至冰点,大部分组件专业化厂商处于毛利亏损状态,2020年下半年,在电站装机潮和光伏产业链全线涨价的背景下,组件价格逐渐修复,毛利有所回升。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表示,在全球大约三分之二的地区,风电和光电已经成为最低价的新建电源。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硅料存在技术门槛高、投资金额大、投产周期长、产能弹性小、生产管控难度大的特点。